最近2018中文字幕免费看手机,亚洲熟妇av一区,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,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,在线观看视频播放

除了南京和中都,明朝還有一個陪都在湖廣?
到了明朝中后期,“一京兩都”的格局被打破。彼時多了一個湖廣(今湖南湖北地區(qū))興都承天府,這個承天府不是明末鄭氏在中國臺灣所設(shè)的承天府,而是湖廣布政司的承天府(現(xiàn)今位于湖北中部),而興都承天府是嘉靖皇帝的誕生之地和龍興之地。
https://oss.gjrwls.com/cmsFiles/2021/2/04/20210204115549-ca199a26-7178-4f08-9b51-be4b89a12d2c.jpg

除了南京和中都,明朝還有一個陪都在湖廣?

鄧濤    2021-02-25

本文系“國家人文歷史”獨家稿件,未經(jīng)允許請勿轉(zhuǎn)載
說起陪都,自正統(tǒng)朝正式確定北京順天府為京都之后,南京便成為了陪都,加上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中都鳳陽,明朝形成了“一京兩都”的格局。至此,在多數(shù)人眼中,明代都城(不含南明)也僅此三地。嚴格的說,在嘉靖朝以前,明朝的確為“一京兩都”的格局,論地位,北京高于南京,南京高于中都。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,“一京兩都”的格局就被打破。彼時多了一個湖廣(今湖南湖北地區(qū))興都承天府,這個承天府不是明末鄭氏在中國臺灣所設(shè)的承天府,而是湖廣布政司的承天府(現(xiàn)今位于湖北中部),而興都承天府是嘉靖皇帝的誕生之地和龍興之地。
從偏遠藩王到明朝皇帝
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,嘉靖皇帝原本只是個遠離京城的藩王,后來運氣好,被擁立成皇帝。嘉靖帝的父親即興獻王朱祐杬是明憲宗成化皇帝的第四子,是明孝宗弘治皇帝的同父異母弟弟。弘治七年,興獻王正式就藩湖廣安陸州。正德二年八月,興獻王生子朱厚熜,即嘉靖帝。正德十四年,興獻王去世,葬在了安陸州,嘉靖帝以世子身份處理藩邸事物,不久之后,嘉靖帝繼承了藩王之位。朱厚熜只是蕓蕓諸王中的一人,且遠離京師,跟皇位大統(tǒng)原本是絕緣的,但是他的堂哥明武宗正德皇帝卻久久生不了兒子,且生性好玩。正德十五年,正德帝南巡回京之時不小心落水,落下了疾病,次年三月,便在豹房駕崩。此后,根據(jù)楊廷和等人擬定的遺詔:“皇考孝宗敬皇帝親弟興獻王長子,聰明仁孝,德器夙成,倫序當立,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,告于宗廟。”朱厚熜被確立為皇位繼承人。

嘉靖皇帝畫像

嘉靖帝是藩王入繼大統(tǒng),故后來其在即位禮及生父、生母的名分上,同以楊廷和為首的大臣產(chǎn)生了不同意見,朝廷逐漸形成了以楊廷和等人為首的“護禮派”和以張璁、桂萼等人為代表并得到嘉靖帝支持的“議禮派”。“護禮派”要求嘉靖帝以“繼子”的名義稱弘治帝為“皇考”,稱其生父、生母為皇叔考、皇叔母,以確保弘治帝一支皇位得到延續(xù);而“議禮派”則認為應(yīng)當“繼統(tǒng)不繼嗣”,即認為嘉靖帝是繼承了皇位,而不是繼承了太子之位,反對強迫嘉靖帝改認弘治帝為皇考。兩派朝臣圍繞嘉靖帝父母名分及相關(guān)禮儀進行了長期地斗爭,史書稱之為“大禮議”。
此后,在“議禮派”的幫助下,嘉靖帝在“大禮議”事件中逐步取勝,嘉靖七年六月,《明倫大典》修成并刊印頒發(fā),嘉靖帝以法典的形式鞏固了自己在“大禮議”中所取得的成果。父以子貴,興獻王被嘉靖帝“追尊獻皇帝,廟號睿宗”;而嘉靖帝生母蔣氏被尊為章圣慈仁皇太后。
安陸州升格為陪都
元代時,安陸州叫安陸府,明初時被降為安陸州,嘉靖皇帝繼位后,安陸州也逐步升格,成為明朝陪都。
升州為府、賜名“興都”。嘉靖帝想給自己的家鄉(xiāng)戴個“高帽子”,很快便有臣子揣摩到嘉靖帝的心思。嘉靖十年,湖廣歸州南邏口巡檢徐震“請于安陸州建立京師,下禮部議:京師之建,于典禮無據(jù),太祖發(fā)跡濠州,改州為府,較之安陸事體相同,宜升為府治,以隆根本”。彼時,想要建京師,賜名號是不夠的,還需要厚實的財力來支撐,所以這個建議并未被立即采用,但君臣參照鳳陽府之例,升安陸州為承天府。嘉靖十八年,嘉靖帝南巡湖廣承天府之后,決定升承天府為陪都,“帝以承天府為興都,設(shè)留守司,統(tǒng)顯陵、承天二衛(wèi),比中都焉”。自此,承天府有了陪都之名。安陸州被升格為承天府之后,嘉靖帝命“改建其規(guī)制,創(chuàng)所未有”,府城部分建筑規(guī)制參照順天和應(yīng)天府,“大門門上覆以筒瓦,視順、應(yīng)二府之制”。
給興王府以帝王宮殿的名義。興王府是嘉靖帝入繼大統(tǒng)之前居住的王府。嘉靖帝皇權(quán)鞏固之后,開始增修興王府。嘉靖五年五月,嘉靖帝命“修舊邸宮殿”,此后又多次擴建,嘉靖二十年,“顯陵、舊邸工成,約費銀八十九萬七千七百兩”。但實事求是的說,興王府雖然被尊稱為宮殿,但其規(guī)制是遠遠低于南京和北京的。不過,嘉靖帝從軟件上賦予了興王府以皇宮的地位。嘉靖二十一年,嘉靖帝“詔定興都舊邸官守,凡宮殿門禁、關(guān)防、出入內(nèi)臣,俱照兩京例”。興王府的設(shè)官和管理參照北京、南京大內(nèi)。
完善祭祀職能。興獻王原本是以藩王之制葬在了安陸州松林山,嘉靖帝成為皇帝之后,開始尊崇自己的生父,賜興王墓以“顯陵”之名,并改松林山為純德山。嘉靖十年,嘉靖帝命純德山從祀方澤,次于五岳。嘉靖十七年底,蔣太后去世(嘉靖帝生母),次年,嘉靖帝南巡承天府之后,命擴建明顯陵,將蔣太后和興獻王合葬于承天府顯陵之中。嘉靖十九年,“工部右侍郎顧璘奏修顯陵宮殿,計銀四十六萬兩有奇”,可見顯陵工程耗費甚多。除了硬件,明顯陵祭祀級別也不斷提升,如嘉靖十八年,嘉靖帝“升戚屬為都督僉事,給欽差純德山掌祀關(guān)防,職專守護,始于太常寺選補奉祀及增祀丞一員,如七陵之制。”顯陵軟件亦不遜于昌平明陵。
增設(shè)省級軍區(qū)。明初,地方設(shè)三司,即承宣布政使司(布政使司)、提刑按察使司(按察使司)、都指揮司(都司),形成了分權(quán)和相互牽制的局面,進而集權(quán)于朝廷。明初,湖廣地區(qū)設(shè)有湖廣都司,后又增設(shè)湖廣行都司,皆為以衛(wèi)所制為基礎(chǔ)的明代地方軍事管理機構(gòu),但用兵之權(quán)在中央。到了嘉靖朝,嘉靖帝為保衛(wèi)自己的龍興之地承天府,決定在承天府新設(shè)興都留守司這一軍事機構(gòu),自此,湖廣地區(qū)形成了都司、行都司、留守司三個省級軍事單位并立的局面。興都留守司在明代都司衛(wèi)所體系中屬于五軍都督府內(nèi)的前軍都督府,為“承字號”。
興都于嘉靖帝而言的意義
明代帝系,自朱元璋起,到崇禎帝止(不含南明),有多次變化。第一次是建文末年的靖難之役,帝系從建文帝轉(zhuǎn)至明成祖一支,第二次是土木堡之變后,帝系從英宗轉(zhuǎn)至景泰帝,后又轉(zhuǎn)回英宗一支,第三次即是正德帝駕崩后帝系轉(zhuǎn)至嘉靖帝一支,最后一次是天啟帝逝后帝系轉(zhuǎn)至崇禎帝一支。明人提到:“太祖開基建康,升建康為應(yīng)天府,太宗遷都北平,升北平為順天府,今皇上興自安陸,升安陸為承天府。”可見,升格龍興之地并非是帝王的一時興起,而是當時的政治常例,升格龍興之地,能充分彰顯帝王的尊榮。但嘉靖帝升格興都承天府同其他帝王有不同之處,因為嘉靖帝是唯一一個出生和成長于就藩地、生父為藩王、之后繼承皇位的皇帝,明太祖并非生于南京,明成祖生于南京,景泰帝和崇禎帝皆生于京師,這些都同嘉靖帝不同。
承天府對嘉靖帝而言有三重含義,一是故鄉(xiāng),嘉靖帝在《御題漢江》一詩中提到:“舊邸承天邇漢江,浪花波葉泛祥光。溶浮滉漾青銅湛,喜有川靈衛(wèi)故鄉(xiāng)。”嘉靖帝是把興都承天府視為家鄉(xiāng)的。二是龍興之地和福地。嘉靖帝篤信道教,由于他繼承皇位之前一直在承天,故他認為承天地區(qū)是福地和吉地,嘉靖帝曾在詩中提到:“誰道郢湘非盛地,放勛玄德自天予。”認為家鄉(xiāng)是寶地。三是這里是嘉靖帝父母陵寢所在地,且這里還葬有嘉靖帝的部分親兄妹,這些親兄妹都是幼年夭折,故興都一地承載著嘉靖帝的很多記憶。

嘉靖皇帝劇照

嘉靖帝將承天府定為陪都,不僅僅是基于鄉(xiāng)情,而是有著深刻用意和歷史背景的。首先是興都的確立,反映了“大禮議”事件之后,皇權(quán)的鞏固和強化,是嘉靖帝彰顯權(quán)力和尊榮必然結(jié)果。其次,陪都專志《興都志》的編撰,記錄了興獻王和嘉靖帝在承天時的一些言行和“祥瑞”,為自己塑造了入繼大統(tǒng)的所謂征兆和必然性,也正如明人所言:“自肅皇帝龍飛啟運,山川王氣,鼎足兩京。”三是通過尊崇陪都、擴建顯陵,強調(diào)了明朝帝系由“弘治帝——正德帝”一支轉(zhuǎn)至“興獻王——嘉靖帝”一支。
盡管興都整體規(guī)制遜色于北京、南京和中都,但依然不妨礙將興都視為陪都。陪都的類型多種多樣,不同的陪都類型自然有不同的評定標準,不可武斷定論。因此,將興都視為陪都,并非是明朝君臣的一廂情愿,而是基于彼時歷史背景、現(xiàn)實用意、硬軟件情形之上的客觀事實。
參考文獻:
葉驍軍:《中國都城發(fā)展史》,陜西人民出版社,1988年。
徐階:《世經(jīng)堂集》,海南出版社,2000年。
朱厚熜:《御著大狩龍飛錄》,齊魯書社,1996年。
張廷玉:《明史》,中華書局,1974年。
官修:《(萬歷)承天府志》,書目文獻出版社,1990年。
官修:《(萬歷)大明會典》,文海出版社,1985年。